号外深度湖南讯(通讯员 刘臻)2月11日晚上6点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吴令波刚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回家,手机铃声响起。请今晚8点到新附二医院西门集
号外深度湖南讯(通讯员 刘臻)2月11日晚上6点半,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吴令波刚结束了一整天的工作,准备下班回家,手机铃声响起。“请今晚8点到新附二医院西门集合,前往邵阳支援抗疫工作。”“好的,一定准时到位”。
▲吴令波
挂了电话,她匆匆赶回家,简单地吃了几口饭,收拾了几件生活必需品,准备前往集合点与其他队员汇合。“妈妈,我送送你吧。”一向内向的女儿红着眼圈说,还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巧克力,“累了就吃点补充体力。”看着女儿忍着不掉的泪,吴令波心里不舍,却轻松地拍拍女儿的肩膀说:“没关系,妈妈完成任务就会回来的。” “想过可能会被感染以及最坏的情况,但是我是护士,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能奋战在抗疫一线,尽一份力,我真的感到很荣幸。”吴令波坦言,“年轻时,也曾有过穿上军装成为战士的梦想,以白衣战士的身份上战场,也算圆梦了。”
直面病毒 她冲在最前。
达到邵阳市中心医院后,吴令波等马上就该院隔离区工作进行了技术支援。
凭借多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经验,她迅速对当前的护理计划与院感流程进行了优化与梳理。当发现隔离区医护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每天穿着隔离服一次性工作6小时以上,精神高度紧张,她提出要进入隔离区实地考察,为隔离区医护人员减压、减负:首先鉴于医院护理人员较为充足,为保证更好的护理效果,建议将6个小时一班调整为4个小时一班;其次,针对院感,在每一层增设专查人员对医护人员防护服穿脱是否规范到位进行督查以及设置医护人员“一对一”互查、小组互相检查防护情况;最后就所有流程进行演习预演,如规范患者出隔离区进行CT复查等流程,以做到全程消毒无死角。吴令波说:“院感无小事,来不得一丝掉以轻心,否则就有感染的危险,一定要严抓、狠抓。”
▲吴令波(右)与女儿
解决了护理流程以及院感防控工作以后,吴令波等衡阳援邵阳专家组成为迎来了另一个大考验。
3月初,隔离病房里一位80多岁的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在上了ECMO后,血氧饱和度依旧不断下降,命悬一线。由于患者身上插了不少管道,护理时稍不注意可能管道的脱落,危及生命。于是这个护理难题落在了吴令波肩上。
接到任务后,她二话没说,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带领着几名护士为这位危重患者进行护理,“我们几乎是一点一点,以极其轻柔的动作为患者擦拭身体、换药、固定管道、翻身……”两个小时后,早已汗流浃背的吴令波等终于完成了任务,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随即上升。
正在大家以为这位危重患者的情况将向好转的方向发展时,第二天其血氧饱和度亮起了红灯。
据介绍,像这类患者血氧饱和度的不断下降,说明了其的细小气管都被痰酸给堵住了,现在的气管插管只能将药打入他的主气管,而很难进入细小气道。所以专家组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用腰麻的麻醉管置入气管套管,再高压注药。这样可以让药物直达细小气管处,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排痰。方案有了,谁去做执行者成为了专家组思考的问题。
“我来吧!”吴令波再一次站了出来,防护服穿戴完毕,她再一次走进了隔离区。5分钟后,她顺利地在患者的气管内置入腰麻管并完成气道内注药等系列护理操作,紧随而来的是患者剧烈的咳嗽,大量痰液自气道内涌出,她冒着气溶胶暴露的风险为患者清理气道,多年的工作经验让她操作一气呵成,患者的血氧饱和开始呈现回升趋势。
离开隔离区后,她才感到一阵后怕,“患者咳嗽中携带着大量病毒,我直面着病毒的侵袭,但当我完成操作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一名凯旋的战士。”经过专家组积一个月的积极治疗,这名患者最终核酸转阴,顺利出院。
3月6日,经过医护人员的日夜奋战,邵阳市中心医院“四类人员”基本清零。尘埃落定之际,吴令波等衡阳援助邵阳医疗队启程回衡。
双重角色 她舍小家为大家
3月6日中午12点,吴令波等回到衡阳,准备前往酒店进行14天的医学隔离。
“当天,在人群中,我看到来给我送日用品的女儿和丈夫。虽然隔着远,但是我还是看见女儿的眼眶红了。”对于女儿,吴令波坦言,因为陪伴时间太少,对孩子多有亏欠。“我曾经一直以为女儿早已习惯我的工作性质,但在女儿初升高时,发现女儿原来十分渴望与珍视自己陪伴。
初升高时,一直在长沙读书、成绩一直不错的女儿选择了回衡读高中,只因为吴令波说的一句话——“要么回来读,我还可以陪陪你。”在那陪读的两年里,吴令波每天起早贪黑,在学校与医院两头跑。在母亲的陪伴下,女儿如愿考上了理想大学,如今已经是一名大三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
当然,既想当好护士又想当好母亲,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护士职业有三个特点:加班情况比较多;护士是轮班制;医院有特殊情况要随叫随到。这注定“护士妈妈”很难与孩子保持同一生活习惯和节奏。在护理岗位上工作了29年的吴令波说,双重身份下,只能舍小家为大家,“我们职责就是救死扶伤,对待生命容不得一丝懈怠。”
时间拨回到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初,正值全国新春佳节,身为呼吸内科护士长的吴令波放弃了与在外读书女儿难得的相聚,主动请缨加入了抗疫队伍。
当时上级下发通知,决定将南华医院感染科设为我市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隔离病房。感染区原患者则转至医院呼吸内科一区二区进行治疗。吴令波所在呼吸一区则集中收治流感、肺结核等患者。
“全区域消毒杀菌是院感工作重要的一环。从配置消毒水到对科室每个区域、死角进行杀毒,我都和保洁人员一起进行。”作为有着多年呼吸内科经验的护士长,吴令波深知院感的重要性,因此对于院感的每项工作,她都亲力亲为。
除此以外,在那个特殊时期,本就患有肺结核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对于疫情心中更是恐惧与焦虑。“那时不少患者常常向我们‘诉苦’,因为他们身体本就抵抗力差,更担心害怕自己会被感染。我们则会耐心细致地向他们宣教疫情期间如何做才能减少感染的几率,鼓励他们在病区内也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以及减少串门,谢绝家人探视,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筛查等等,告诉他们只要做好这些,疫情也是可防可控的。”
踏实、认真、勤勉、麻利是身边人对吴令波的一致评价。从母亲到护士长,不同的是角色,不变的是爱与奉献;从隔离病房外到隔离病房内,不同的是战地,不变的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身先士卒的果敢与无私;从一名普通护士到优秀护士长,不同的身份,不变的初心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