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书画院院长、国家级著名国画家李朝云先生到祁东县铁塘桥水库红色景区梅竹生态水保基地采风(写生),《湖南日报·新湖南》记者全程陪同。采风活动结束后,在祁东县铁塘桥水库会议室隆重举办了"朝云梅竹精神"研讨会,大家积极发言、讨论热烈、取得了预期效果、获得了广泛好评!

▲功成名就李朝云,湖南衡阳祁东人,1945年生。其经历相当丰富,务农,当兵,从政,从市井到庙堂,诸事皆能。但无论务农、当兵或是从政,都被李先生视为俗事,无法致其精神跳出红尘界,收得脱俗境。
为实现精神超然脱俗,李先生最终从俗业转向从艺,一头扎进国画艺术的海洋里,专心国画艺术修练与创作,佳作连生,因其出色的国画成就,荣获国家一级美术师认定,又得中国书法美术家创作中心终身荣誉教授称号、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诸职,成为当今国画界实力派元老级人物。

李先生作国画,精于画梅、长于画竹。
李先生之所以寄情于梅,是因为他自具有“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的梅花气质,与梅花品质相通能融,所以李先生能将心性绘于梅意,得形意具佳的梅画杰作。
李先生的梅画作品,特色鲜明,以梅拟意,意境深邃,无论构图、用笔还是用墨,都极富创意,可称“朝云梅图”——李先生作梅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志趣风格,自成一派的特点明显,打上了鲜明的“李氏国画”烙印。

不妨以其梅图大作《寒香》为例,赏析“朝云梅图”的艺术特点。
从构图上来看,李朝云先生善将梅枝拟龙,主枝为身,曲意盘绕,大气雄魂,十分震撼。侧枝拟为龙爪,穿插腾挪,力能逮天。片片梅花,拟成龙鳞,伏于龙身,千姿百态。李朝云构梅图,却是画龙身,以梅拟龙的手法,跳出了传统梅图的“小雅”束缚,开创了气势雄厚的风尚,此思路为开拓中国传统梅图画界,大有裨益。
从用笔上来看,李朝云用细笔勾《寒香》细处,细枝花脉,形象生动,质地鲜明,笔之细腻,有工笔技法的工整,又有写意技法的潇洒,直笔硬如铸铁,曲笔柔如锦丝,刚柔相济,画面凝而不滞,灵而不浮,笔到力到,笔道不凡。
李朝云画梅图《寒香》,极善施墨。无论是皴、染、浸、点都依梅的各部质地,精妙施出:梅主杆,泼大墨,施枯笔,造主枝苍桑之感。梅细枝或施淡或施浓,求梅枝变化摇曳姿态,枯枝生新枝,意境十足。点染梅花,疾笔点,缓笔染,复笔浸,点染得当,花成焦点,如雪如云,如火如桃,致梅花多情,令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厌。
李朝云画梅图,有单枝梅,则必定是一龙飞天,气势如虹,有双枝梅,则是双龙缠斗,威威生风。无论单枝梅还是双枝梅或是多枝梅,皆成梅图精品。早在十多年前,国画投资估价机构已经给李朝云的龙梅图估出了每平方尺万元人民币的超高价。时过境迁,当时藏有李朝云龙梅图的收藏者,其藏品的价值不知翻了几翻,赚了个钵满盆满应是必然。去年经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现在李朝云的梅竹国画润格已高达每平方尺人民币7万元以上。可喜可贺!
龙梅图已成“李氏梅”,李先生画竹亦成“李氏竹”,竹画也独成一派,气象盎然。观李先生的《竹菊图》,菊花施淡墨或泼或点,笔勾寒意,墨生清香,笔墨功夫,仍旧老到。其竹,则隐其身于菊中,显其根与稍,像是一支支长缨拔地而生,加上叶态尖挑,令竹相精神奇佳,立于天地一般。李朝云先生的竹图,也是价格不扉的艺术精品,得之收藏,升值空间非常巨大。
无论是画梅还是画竹,李朝云又善将梅竹置于情景之中,梅竹或立于峭崖,或腾于房前,或托于云霞,梅千姿,竹百态。梅竹置情景,不但丰富了画面美感,还衬托了梅竹品质,大大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意境与价值。
李朝云的梅竹图,不仅名播于国内,也名传于海外。李朝云足迹遍布了世界各地,传播梅竹精神于世界四面八方,其作品不但有国内重要的书画馆、博物馆珍藏,海外书画馆、博物馆也有珍藏李朝云的佳作。特别是《梅竹颂》已藏于联合国总部,已成为李朝云先生作品价值的重要杆秤典范!苦心人、天不负、天道酬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前夜以继日的辛苦创作换来了现在的功就名就,这种励志故事将永远激励我们后起之秀奋力前进!
通讯员:史峰 金桥 陈炳成
编辑:罗德耀
审核:谭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