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唐兰荣 贫困的村庄都是相似的,脱贫的道路却各有不同。 一个三面临江,来往行人需要绕行至107国道或一个狭窄的渡口进出,村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和蔬菜养家糊口的高栗村,
通讯员 唐兰荣
贫困的村庄都是相似的,脱贫的道路却各有不同。
一个三面临江,来往行人需要绕行至107国道或一个狭窄的渡口进出,村民主要依靠种植水稻和蔬菜养家糊口的高栗村,为啥没几年就甩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双水湾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年接待游客达6万余人。(御风摄)
夏日午后,记者怀着好奇来到高栗村,那玉带般的公路绕青山绿水蜿蜒而行,铺设到每户农家院门口;村民带上自家农副产品,开着新买的农用车,奔向城区的市场;大批省内外游客乘坐180旅游专线车,过茅叶滩大桥,走进双水湾大雁文化园……而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之前,高栗村和许多农村一样,村民思想守旧、村容村貌有待改善、集体经济薄弱……处于"沉睡"状态。
▲双水湾风景区举办捉鸡套鸭活动,那真的是very刺激,very酷爽!(御风摄)
"若想改变村庄面貌,甩掉贫困帽子,首先要'唤醒'土地。"高栗村党总支书记刘同生说,"我们靠的是——一基地、一车间、一景区。"
▲双水湾风景区是衡州窑中蒋家窑遗址所在地,是唐宋元时期的古代陶瓷窑址,吸引了大批考古爱好者前来参观旅游。(御风摄)
在村民口中,高栗村新近的变迁始于2014年。当年,蒸湘南路延伸段通车、南岳机场通航,临近的高栗村的交通条件一下子得到改善。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趁热打铁,借助临江临空地域优势,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新扩建水利设施,通过打抗旱井、沟渠修复、水塘清淤、低产田改造等对农业设施强基固本。该村先后引进衡阳市军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年出栏牲猪5000多头。分别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标准示范场"认证,成为湖南省就业扶贫基地,让6个贫困户就近解决了就业谋生的难题。引进亮农蔬菜合作社,投资1100万元,流转土地650亩,以"公司+车间+农户"模式,发展规模蔬菜种植,年产值达700万元,吸纳务工人员32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5人。目前已申请为扶贫车间。高栗村还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优美,衡州窑文化底蕴深厚,瓜果蔬菜香甜可口的优势,流转土地1500多亩,打造了双水湾景区,浅醉街、三祖堂、芳草地等景点令人流连忘返。已是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的双水湾,年接待游客达6万余人。
▲游客游憩于此,焦虑的心灵得以宁静,疲惫的身躯得以放松,心中的乡愁得以安放。(御风摄)
在亮农蔬菜合作社,记者看到村民罗桂秀的脸上似乎总是带着微笑,还得知她经常对人说:"活了半辈子了,心情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开心过。"
▲亮农蔬菜合作社吸纳5个贫困户就业。(周琪摄)
两年前的罗桂秀可不是这样的,那时她是村里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己年老多病,丈夫早逝,儿子蒋修发患有精神病,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让罗桂秀没有想到的是,在工作队的帮扶下,不仅为她儿子提供了5000元/年的治疗费,病情大有好转,还帮她儿子蒋修发在双水湾景区找了份工作,每天能拿到130多元的工钱。蒋修发高兴地说:"不能靠政府补贴过日子,要通过自己双手勤劳致富,我还要娶老婆生崽。"热心的村扶贫专干刘启生又把罗桂秀推荐到亮农蔬菜合作社就业,年收入不低于一万元。每当罗桂秀看到刘启生就说:"我儿子以后要是有能力结婚生子了,第一个就要请你来家里喝喜酒"。
▲亮农蔬菜合作社以"公司+车间+农户"模式,发展规模蔬菜种植,年产值达700万元。(周琪摄)
正在清扫村道的刘军华也是贫困户,刘军华的妻子患间歇性精神病,儿子高中毕业闲赋在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了解后,一方面对其加大健康扶贫力度,除享受健康扶贫医疗报销比例外,还连续几年给其申请5000元/年的保底治疗费用,使其病情可治可控,让刘军华能抽出身来挣钱,另一方面推荐刘军华到南江办事处做保洁员,月工资达4200元,还动员其儿子学技术,现从事工程测量工作,每月可挣得5000元。高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戴伟说,对劳动力较弱的贫困户鼓励其在力所能及其的情况下养殖鸡、鸭、鱼等,工作队为其免费提供技术、种苗和饲料,并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力求在家门中增加收入,做到务农和务工两不误,挣钱和顾家两促进。
▲衡阳市军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年出栏牲猪5000多头,成为湖南省就业扶贫基地。(周琪摄)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村保留在系统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9户,有8户已脱贫,今年计划脱贫1户。村民纯收入从2014年的8000余元增加到2019年的19000余元,村集体年收入也从2014年的15000余元增加到2019年的70000余元。
▲村民在衡阳市军亚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水稻种植基地除草。(周琪摄)
如今,每到傍晚时分欢快的音乐声就从村文化广场阵阵飘来,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三三两两来到广场,散散步、跳跳舞、打打球。热闹过后,高栗村又将在深夜中安静下来,相信村民们一定睡得特别沉静甜美,因为"沉睡"的高栗村明天将再次"醒"来,向着乡村振兴的新梦想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