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深度湖南讯(通讯员 陆意 李晟)走进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的广袤山地田野间,从雨母山山顶往山脚的临江村看过去,成片成片的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时下,豆角、茄
号外深度湖南讯(通讯员 陆意 李晟)走进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雨母山镇的广袤山地田野间,从雨母山山顶往山脚的临江村看过去,成片成片的大棚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时下,豆角、茄子、西瓜、葡萄、无花果等各种当季蔬菜瓜果处处透着香甜,待人采摘。近年来,雨母山镇党委政府在"筑巢引凤"实施乡村振兴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聚焦聚力"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谱写了一曲乡村振兴新篇章。
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收
走进雨母山镇临江村老鸦冲组,上下连着的几口鱼塘80亩水面是当地村民左立冬和13户村民的新盼头。每天,左立冬都要在这几口鱼塘边走上几遭,尽管被日头晒得黝黑,他仍然兴致高昂。
"4月份下的苗子1000多只小甲鱼,买来的时候大概5两到7两之间,现在基本上都有2斤左右,最大个的有3斤重了。"看着这些被自己精心照料的甲鱼逐渐长大,左立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左立冬在鱼塘进行日常管护。
两年前,左立冬带着甲鱼养殖技术回到村里,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在临江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引进市级龙头企业惠农农业科技公司出资对开垦鱼塘、购买鱼苗等各种投入,左立冬等23位贫困户占股30%负责技术以及养殖,公司占股70%负责投入及销售,后续将按股份分配收益。除了养殖甲鱼,公司还引导贫困户养殖小龙虾和鱼苗等其他水产。日常的工作也将为左立冬等5位贫困户提供工作岗位,并发放工资。
"到年底,这批甲鱼都能达到3斤以上,预计收入达35万元左右。"左立冬估算了这批甲鱼的收入,对于年底的分红非常期待。据了解,这是该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村民发展产业致富,变"输血"为"造血"的有力缩影。目前除了惠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还引进了湖南天工开物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衡阳荣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衡阳市华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市级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59户,2019年增收892700元,每户增收3400多元。
合作社入股产业蓬勃
▲游客在采摘葡萄。
"这是阳光玫瑰,果实粒粒饱满且甜;这是巨峰、这是夏黑……"在雨母山镇新竹村衡阳市华农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葡萄园基地,一串串沉甸甸、颗粒饱满、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枝。合作社负责人陈华一边介绍葡萄品种,一边剪下一枝请游客品尝。在品尝到鲜甜可口、果味浓郁后,大家纷纷拿起剪子、拎着小筐,尽情的体验采摘乐趣。
陈华有着丰富的葡萄种植经验。2002年开始就在雨母山种植葡萄。因紧邻市区,土地调整另为它用。但雨母山的土地非常适合种植葡萄,陈华找到雨母山镇党委政府,把基地选在新竹村并于2016年重新进行了注册,成立了衡阳市华农葡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巨峰、醉金香、阳光玫瑰、美人指等20多个品种。因追求品质,且果品外形美观,着色好,风味特佳,销售形势年年火爆,其葡萄产品先后获得无公害认证,连续三年获湖南省优质水果金奖。合作社直接带动蒸湘区周边2万亩葡萄产业带的形成,发展"一村一品",形成葡萄产业带,在衡阳市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示范作用。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抓住这一根本,农村经济才能旺起来,群众的腰包才能鼓起来。"该镇党委书记冯时旺说。近年来,雨母山镇党委、政府立足产业发展,着力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上做足文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着力打造更多"红色引擎",筑牢引领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推行"支部+产业""支部+项目""支部+能人"发展模式,将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推广"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党群共富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实现双增收。让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据统计,全镇现有农业专业合作社18家,建成规模产业基地16个,流转土地6000亩,成功注册2个产品商标。"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2019年,雨母山镇已全部消除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
"2020年,我镇将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实施项目扩面提质、招商引资上项目等举措,为镇域经济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打好产业基础,为乡村振兴栽下'摇钱树',帮群众拔去'穷根子',真正实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镇长廖章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