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梦圆——衡阳市珠晖区高质量书写脱贫攻坚答卷侧记
当代商报社
2020-12-16 03:16:47
0
核心提示

通讯员 唐兰荣 ▲陈友红正在厨房里忙活,说起这个令人羡慕的新房,她脸上的笑意可没停过。 ▲贫困户在葡萄园里务工。 ▲A、B级房屋,C、D级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实现了人不住危

      通讯员 唐兰荣

▲陈友红正在厨房里忙活,说起这个令人羡慕的新房,她脸上的笑意可没停过。

▲贫困户在葡萄园里务工。

▲A、B级房屋,C、D级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

▲珠晖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优做强金甲梨园、金甲拓展基地、月季园、水师山庄、海棠山庄等农旅企业,推动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副产品变旅游商品。

      看,一个个村庄美丽如画,一个个扶贫车间喜结硕果,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

      听,"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以决战的气概、决战的举措、决战的力度,干出决战的成果"的号角声催人奋进,一派幸福梦圆、喜迎小康的热烈景象。

      瞧,忙碌的田间地头,活跃着干部群众的身影,他们用双脚丈量大地,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喜悦。

      前不久,衡阳市珠晖区委书记刘桢干在大昌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并走访慰问贫困户时要求,要抓住脱贫攻坚的重点,做好稳岗就业,做细走访入户,做实资料台账,提升贫困户满意度。七年来,珠晖区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乡村振兴目标接续奋斗,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一张解民难、治民贫的民生大网加速织就,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答卷。

      高质量答卷"高"在哪?

      在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新龙村有一栋小楼房一直是道乡村"风景"。

      因为这里有一个脱贫"明星":2015年,主人胡世余正式脱贫。2020年,胡世余种植的水稻收入2万元,土鸡土鸭收入1.6万元,鱼塘收入0.3万元……

      新龙村党总支部书记刘全训说,胡世余是村里脱贫励志的典型,一年到头忙不停,"一门心思挣钱,把日子过好"。

      从胡世余的"幸福账单"中,不仅看到了珠晖区脱贫攻坚的力度、深度和细度,更体味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决心。"明年还要种40亩田,养鸡鸭,放鱼塘,把家里搞得好一点。"67岁的胡世余站在自家禾坪上眺望远处的稻田,他仿佛又看到了稻浪翻滚,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脱贫摘帽,幸福花开。胡世余是这样,珠晖区亦是如此。

       那么珠晖区脱贫攻坚高质量答卷究竟"高"在哪,跟谁笔者的镜头一起寻找答案。

      "高质量"体现在脱贫数据上:5个省级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3226名贫困户脱贫;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单位。

       "高质量"体现在幸福生活上:2019年,珠晖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达到98.6%,荣获"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优秀县"。

      "高质量"更体现在群众满意度上:在省里组织的脱贫攻坚实地考核中,珠晖区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达到99.7%。

      脱贫攻坚改变了什么?

      "旭日东升"十字绣挂在堂屋、客厅的地砖干净锃亮、宽敞的卧室温馨舒适……这样一个漂亮的新房子,谁能想到曾是贫困户的家?

     当记者走进酃湖乡长兴村贫困户何小朋的家里时,他的妻子陈友红正在厨房里忙活,说起这个令人羡慕的新房,她脸上的笑意可没停过。

     今年,46岁的陈友红把家里一栋两层的小楼房进行了装修,"房子装修差不多花了8万元,已经全部完工。"陈友红说,跟原来相比,她现在"过上了蜜一样的生活"。

     陈友红家前期生活困难,日子过得艰难,自扶贫工作战队来了后,陈友红一下子感觉日子有了奔头。陈友红获得了一个村级公益性岗位保洁员的岗位,丈夫何小朋凭着木工的手艺,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承接装修木工活。儿子又在深圳一家电子厂上班,学徒工月薪3000余元,女儿目前在学习美容,培训毕业后计划开一家美容店。这对陈友红来说,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收入,还可以让女儿找到了自己的一份事业和快乐。

     "住进了新房,搞起了种植,收入稳定"。这好日子真要感谢国家的精准扶贫好政策。"陈友红这样说。

     陈友红是当地脱贫攻坚受益者的代表之一,这样的生动事例,在珠晖区脱贫攻坚战场上随处可见。有注册农业养殖合作社,要把自家土鸡卖向全国的刘建华;有全年收入可突破10万元的曹孝军;有在扶贫车间贵华实木门厂就业的杨勇军……

     与此同时,珠晖区"三保障"问题全部解决:七年来,珠晖区发放各级各类资助资金近千万元,受益学生1万人次;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226人参保费用由政府全额代缴,"一站式"结算共计1082人,产生医疗总费用730.33万元,各类救助报销647.14万元;对鉴定为A、B级房屋但存在"跑风漏雨"的135户农房,共筹集资金160余万元完成改造,鉴定为C、D级危房和无房户且有改造意愿的共有122户,由区财政出资243万元予以补助,在今年6月底,已全部完成改造,实现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目标。

     "两防"工作珠晖怎么做?

     脱贫不易,巩固更难。在决胜同步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珠晖区如何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怎样才能有效防止返贫、确保全面小康?

     该区把防返贫和防新致贫"两防"工作作为当前打赢收官之战的重中之重,精准发力,确保全区不出现一例返贫和新致贫。

     首先是明确贫困监测范围。以建档立卡对象为主的全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重点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和档外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重病户,重残户等四类特殊群体。

     其次是明确贫困监测标准。目标是确保老百姓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有安全房住、有安全水喝。

     再次是明确监测方式。为及时了解返贫和新致贫的风险,明确了34名贫困监测网格员、34名劳务信息员,形成了无缝覆盖、多重叠加的监测网络。各行业部门配套出台了教育扶贫、兜底保障、安居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形成了政策组合拳,严防不稳定户、监测户返贫、致贫。

     此外,珠晖区还大力开展脱贫攻坚"三亮"活动,即手把手讲政策,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搞一次落后观念大扫除,让贫困户思想"亮"起来;面对面算细帐,搞一次发展疑虑大扫除,让贫困户未来"亮"起来;肩并肩搞劳动,搞一次家庭卫生大扫除,让贫困户家里"亮"起来。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持续巩固脱贫质量,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干部要成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利用现有资源招商引资,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贡献力量。"珠晖区委副书记、区长魏中发说,"要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扩大发展规模,推动扶贫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关内容

沉浸式体验!珠晖区春季中医...
一半城市烟火一半杏林药香当温馨的烟火气与中医药文化相遇便碰撞出了一...
2025-04-28 19:42:49
深学笃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南华医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学习暨2025年党...
2025-04-22 17:21:15
教研注入活力,创新凸显高效
衡阳市十五中学创新试卷讲评 4月2日,衡阳市第十五中学举行以试卷讲...
2025-04-08 01:46:36
推行家长陪餐,打造满意食堂
衡阳市第十五中学创新食堂管理模式2025年开学初,衡阳市第十五中学...
2025-04-08 01:43:41
南华医院与珠晖区医疗机构签...
3月14日下午,珠晖区城市医疗集团签约仪式暨座谈会议在南华大学附属...
2025-03-22 01:34:08
衡阳市举行脑血管病诊疗规范...
为推进脑血管病规范化诊疗,提升衡阳市区域卒中救治水平,助力“健康中...
2025-03-22 01:19:27

热门资讯

南华医院便民服务再升级,智能采... 通讯员 王奕昕 朱夏莲2024年12月16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正式启用智能采血全流程管理系统,标...
南华医院阳美玲:20年来,只为... 全媒体记者/朱嘉林 通讯员/邹艳 唐亚华每年收治患者近5000人次,已让无数肿瘤患者绝处逢生……这些...
沪湘医患情暖冬日 爱心捐赠传递... 上海患者朱女士向南华医院泌尿外科捐赠床上用品致谢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泌尿外科迎来一份特殊的冬...
“沉默杀手”病毒性脑炎作怪 患...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急诊科成功救治重症脑炎患者2025年正月十二日,春节喜庆的氛围尚未完全消散,72...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廉政大讲... 为适应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新要求,强化医院党风廉政建设,提升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携手同行,共铸辉煌 南华医院... 旧岁将辞,新岁待启。2025年1月21日晚,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举行2025年迎春联欢晚会,大家欢聚...
医者仁心耀中塞 使命赓续启新篇 中国(湖南)第25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队员载誉归来2025年3月18日上午,中国(湖南)第25批援塞拉...
推行家长陪餐,打造满意食堂 衡阳市第十五中学创新食堂管理模式2025年开学初,衡阳市第十五中学创新推出一项广受赞誉的食堂管理举措...
衡阳首例 Liwerty可调... 南华医院顺利完成Liwerty可调弯穿刺器介入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近日,南华大...
无影灯下的坚守 春节,南华医院医护人员诠释最美“敬业福”春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团聚和放松的美好时刻。然而,对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