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深度客户端湖南讯(通讯员 唐兰荣)深秋时节,柔和的阳光洒落田野,一早起床的衡阳市珠晖区衡州路街道新园社区脱贫户王昌华就在自家宽敞的院子里,采摘刚从地里挑回来的毛
号外深度客户端湖南讯(通讯员 唐兰荣)深秋时节,柔和的阳光洒落田野,一早起床的衡阳市珠晖区衡州路街道新园社区脱贫户王昌华就在自家宽敞的院子里,采摘刚从地里挑回来的毛豆。"今年可收毛豆2000斤,大概可卖2000块钱咧!"他对生活充满着憧憬。
穿着朴素的王昌华见到笔者来,迈着不太利索的腿脚,脸上露出了笑容。时光追溯到几十年前,从小因病致残,成家后的王昌华,家中依然贫困潦倒。后来妻子去世,独自一人抚养一双儿女,靠自己打零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2014年,扶贫的春风刮到新园社区,王昌华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王昌华的家庭生活逐渐发生了变化。
就业帮扶方面,新园社区为王昌华提供果蔬、渔业、生产种植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发展生产。产业帮扶方面,新园社区为王昌华联系绿果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帮扶协议,收入近1万元。
"毛豆富含植物蛋白、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种植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所以其营养价值较好,是纯绿色蔬菜。"看着翠绿饱满的毛豆,掩饰不住丰收喜悦的王昌华常常告诉自己,只要自己勤劳苦干,一定会富起来,不仅要从土里刨金,还要从水里捞银。2016年,已经脱贫的王昌华萌发了养鱼的想法,这一想法获得了街道和社区的支持。很快,鱼塘深挖、放闸蓄水,一切顺利,6亩鱼塘放养了草鱼、鲢鱼等各类鱼苗。王昌华房子的不远处,就是他的鱼塘波光粼粼。
"钱袋子"渐渐鼓起来了,王昌华的生活也渐渐"豪气"起来。2018年,他把三层小楼房装修一新,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明亮。领着笔者一间一间看新房,王昌华颇为得意:两室一厅带厨房,电视机、电冰箱、饮水机等家电置办齐全。"这样的日子放在两年前,我想都不敢想!"王昌华说,"过了那么多年穷日子,不要说新楼房,就是有间完整的土坯房都不错了。"
看完新房再看"产业"。今年养鱼可收入8000元;种植水稻可收入4000元;还有今年西瓜卖了8000元,再加上低保,年收入近6万元。更令他高兴的是儿子已经上大二了,女儿已经就业,月薪也有2000余元。
"明年要种7亩稻田,4亩西瓜,放6亩鱼塘,并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争取年收入突破8万元,让小孩顺利完成学业。"一边摘毛豆的王昌华再一次"豪气"十足地说。
记得3年前第一次去王昌华家,在那个年久失修、墙壁都发黑的家里,面对笔者,他长时间沉默,偶尔蹦出来的言语也多以一声叹气结尾。如今,坐在那个崭新的家里,王昌华与记者聊天时的笑容明显多了,即便碰到波折,他也能坦然面对。因为他知道,希望就在前方,不断努力,总有可能。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王昌华步履坚定,这些或深或浅的脚印汇集在一起,朝着远处的希望之光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