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恢复慢,经胸手术引发的术后疼痛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微创技术的革新为患者带来新希望。
食管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传统手术方式创伤大、恢复慢,经胸手术引发的术后疼痛常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微创技术的革新为患者带来新希望。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在科室主任张毅博士的带领下,较早在湖南省内开展“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以精准、安全的微创优势,为早期及部分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2025年9月,62岁的刘女士因进食哽噎感于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食管鳞癌。面对当地医院无法实施手术的困境,她慕名前往南华医院求诊。团队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与身体状况后,决定采用“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方案。手术通过腹部小孔游离胃部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再经颈部小切口利用二氧化碳建立纵隔操作空间,精准分离食管、清扫纵隔淋巴结,最终完整切除肿瘤并重建消化道。整个过程无需开胸,仅需颈部及腹部数个小孔,最大限度保护胸廓完整性,减少创伤。

术后,刘女士恢复迅速:次日即可下床活动,第三日开始饮水,住院时间较传统手术缩短30%-50%。张毅介绍,该技术通过充气纵隔镜提供稳定操作空间,放大视野下血管、神经清晰可辨,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显著降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风险。

团队结合前沿的Tubeless麻醉和围手术期管理理念,逐步实现食管癌手术Tubeless无管化,即不需气管插管、尿管和引流管,让患者更舒适、更快速地康复。食管癌手术在双主刀协作模式下,手术时间可缩短至60分钟,真正做到“一小时,不开胸,微创化,恢复快”。
相关科普
一、“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技术优势是什么,为何它更受青睐?
1.极致微创,加速康复  
①仅需颈部及腹部数个小孔,无需开胸,保护胸廓完整性。  
②术后疼痛轻,呼吸功能影响小,可早期下床活动,住院时间缩短30%-50%。  
2.视野清晰,手术更精准 
①充气纵隔镜提供稳定的操作空间,放大视野下,血管、神经清晰可辨,减少误伤风险。  
②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能提升肿瘤根治效果。  
3.降低并发症风险 
①避免开胸所致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②纵隔路径避开胸腔,减少对心肺的干扰。  
二、适用人群:哪些患者适合?
1.早期食管癌,肿瘤局限于食管壁内。
2.局部进展期食管癌,但无远处转移。
3.年龄较大、身体状况欠佳,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
4.既往有胸部手术史,胸腔粘连严重,不适合开胸手术的患者。
5.肿瘤位置适宜,适合经充气纵隔镜联合腹腔镜切除的患者。
温馨提示:
食管癌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如果您或您的家人被诊断为食管癌,请及时就医,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最适合您的治疗方式。
三、食管癌预防小贴士
1.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2.健康饮食,避免过烫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食物,不吃霉变食物,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摄入,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3.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
4.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者。
5.积极治疗食管相关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
专家介绍

张毅博士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胸血管外科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博士后,完成普胸及心血管手术10000余例,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pringer出版社主编Altas of
thorascopic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在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2部,参编10余部。
专业擅长:擅长胸心血管外科疑难重症的诊治,特别对普胸及心脏大血管外科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何志伟 吴良辉